400-0715-08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只有TOP3的生态型企业才能活下来
发布时间:2023-10-01 09:33:35 来源:澳网官网

  生态指代的是生活状态,代表着我们赖以生存的一切外部来源,包括我们日常住的房子,喝的水,走的油柏路等等。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突然流行生态型企业,出行要生态,手机要生态,所有的一切都要生态,更令人惊奇的是居然有大量的投资人为此买单。

  99%生态型企业就像是庞氏骗局似的不断地寻找接盘者,只要有人愿意持续买单,那这种模式将永远地存续着。可实际上这种企业对于产业本身的贡献微乎其微,相比研发,他们更愿意去“整合”资源。操作系统不是自己的,生产不是自己的,材料不是自己的,唯独品牌是自己所有的。这时只有比拼市场营业销售能力才能脱颖而出,其中永远使不坏的一招就是不断放出利好消息,尤其是从小道消息开始放出,而不是主流媒体。被蒙蔽了双眼的投资人除了这类无从考证来源的消息之外完全没有办法知晓企业的真正经营状况,只能用隔壁老王也和我一起投了的事实安慰自己,然并卵。

  在中国这个资产价格日益膨胀的国家相比精挑细选一个资产,盲投一些自己也看不懂的资产在短期之内带来的利益也许会更大,但是这也在助长原本早该死掉的劣质企业。大多数的生态型企业只有主营业务带来利润,别的业务全部都在巨亏,好一点的顶多只能平本。为了保持企业的运转,这一些企业联合着金融机构将亏损的资产进行打包证券化债券化,然后向公众出售这些资产,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企业获得了“利润”,金融机构赚足了手续费,只有中小投资人成为了最后埋单者。

  当一个企业想做所有的事情的时候其实他在做的事情变成了什么都没有做。我在这里并不想特指某个企业,因为我遇见过的很多60后,70后企业家的心里都有一个生态梦,平台梦,而且有不少企业已经在践行这个梦想。但是这类企业面前永远都有着三座大山,而这三座大山最终将会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里有三个重要逻辑线条,即流量非粉丝,粉丝非用户,用户非消费者。不管是花了多大价钱获得的流量最终转化为现金流的时候还是要看自己真真实实的付费用户是多少,仅凭着跳动的用户数完全没有办法支撑所谓的“生态”。

  大多数的生态型企业的主业并非和即将启动的“生态”中的产品有紧密的联系,绝大多数都是属于从0开始做。为了节约资金和时间成本,大多会选用市面上现有的产品做适当地改造、贴牌,直接投放市场。这就使产品竞争力大打折扣,甚至还不如市面上现有产品,而创始人却坚持认为是市场的问题,而不是自己。

  中国的投融资市场相比前几年已经变得成熟了许多,有个资本圈的朋友跟我说:“之前是募一个基金投十几二十几个项目,现在是募一个基金投一两个项目”。所以整个的资本环境对项目的要求变得无比苛刻,并且对回报率也有明确要求,那些不创造产业价值的企业对资本而言会显得毫无价值,人傻钱多的时代已逝去了。

返回上一页
澳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