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715-08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陆军装甲兵学院2022年研究生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2023-10-09 21:55:59 来源:澳网官网

  陆军装甲兵学院于2017年7月由原装甲兵工程学院、装甲兵学院、装甲兵技术学院调整组建,副军级,辖院本部、蚌埠校区和士官学校。院本部地处北京卢沟桥畔,前身是1953年在哈尔滨成立的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装甲兵工程系;蚌埠校区地处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前身是1950年在天津成立的坦克学校;士官学校地处吉林省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身是1951年在长春组建的第三战车编练基地。学院历史悠远长久,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办学底蕴深厚,军事特色鲜明,实战化氛围浓厚。

  学院是军事高等教育院校,主要面向陆军、海军、空军和武警部队,培养装甲兵军官、士官,是全军装甲兵人才教育培训基地、装甲兵战法训法与陆上突击装备技术创新研究基地、陆军合成部队建设咨询与服务基地、装甲兵优良传统和先进文化创新传承基地、陆军院校对外合作交流窗口。院本部是装甲兵生长军官培养主阵地和高层次人才教育培训基地,蚌埠校区是装甲兵指挥军官任职培训基地,士官学校是装甲兵士官培训基地。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不断深入,陆军全面改革、整体重塑,合成部队成为作战力量主体,学院已成为培养合成指挥员的主渠道、主阵地。

  学院拥有以工学和军事学为主体、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形成了覆盖装甲兵作战指挥、侦察情报、装备保障等全环节,陆军主战装备机械、控制、信息等全技术,装备论证、研制、试验、使用、维修到再制造等全寿命的学科专业布局。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予权,2个军事领域和4个工程类别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4个军队“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2个军队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开设16个本科专业。

  学院师资队伍实力丰沛雄厚,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3人,“求是奖”获得者5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全军杰出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奖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军队科技领军人才及培养对象4人,军队学科拔尖人才及培养对象8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军优秀教师19人,全军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1人、优秀青年基金1人、军委科技委卓青青年基金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1人。

  学院教学科研条件优越,成果突出。建有以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全军重点实验室和陆军数字化部队模拟训练中心为代表的各类实验室、专业教室286个,建有覆盖军事共同、兵种专业、综合演练各类训练场地(馆)64个。2017年调整组建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军队级教学成果奖113项,获国家(军队)级教学能力比武竞赛奖11项、陆军级教学能力比武竞赛奖6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军队(省部)级科技奖励35项。

  经过多年努力奋斗,学院整体办学实力慢慢地加强,教学、科研、育人取得丰硕成果。学院是全军最早开展本科学历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院校之一,先后承担“指技合训”“合训分流”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改革、生长干部学员军政基础集中强化训练、毕业学习成员联合考核等全军重大人才教育培训试点任务,在初级指挥军官培养方面始终走在前列;圆满完成北京奥运安保、国庆60周年防爆安检、“9.3”阅兵合唱等国家和军队的重大任务;承担陆军数字化部队建设、“高新工程”装备培训、集团军信息系统装备综合集成建设培训,为陆军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承办全军“基地化、网络化、模拟化”军事训练成果展示、陆军轻型高机动部队装备展示、非公有制企业高科技成果展览暨军民融合高层论坛、全军后勤和技术保障装备观摩等重大活动,经受了重大任务考验,在军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作为“陆战之王的摇篮”,毕业学习成员中,许多已成长为军、师、旅、团级主官和装备保障、装备建设领域的领军人物,在陆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院是全军首批对外开放单位,先后为5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训外军留学生3500余名,接待了80多个国家300余批次军事代表团。近年来,先后圆满完成了美国国防部长、俄罗斯陆军司令、驻华武官团参访和“中外记者进军营”等重要外事活动,是我军开展国际军事交流的重要窗口。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强军思想,全面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努力向世界一流兵种高等教育院校目标阔步前进。

  根据上级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2022年学院在军事学、工学、管理学招生11人(其中应届生限额6人)。

  (一)拥护中国的领导,思想政治素质好,品德优良,遵纪守法,愿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

  (二)身心健康,身体条件符合《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军后卫〔2016〕305号)。

  1. 军队在职军官:取得硕士学位,具备3年以上军官岗位任职经历(截至录取当年9月1日),由有军官晋升任用批准权限的单位研究审批,依托信息系统,逐级报军委政治工作部干部局备案。

  2. 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直读应届硕士毕业生:由所在院校人力资源部门审批,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历和学位。

  (3)军队在职军官提交《军队在职军官报考研究生推荐审批表》原件;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直读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应届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推荐审批表》原件;

  上述材料模板请从军综网电子邮件系统提取(军网网址:或,用户名91006,密码91006ljzjbxy)。

  1. 初试时间:2021年11月6日至11月7日(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1. 复试由学院组织,初试成绩达到学院复试分数线日(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4. 现役军人参加复试时应提交师级以上单位出具的最近一次军事体育考核达标证明和年度体检报告。

  学院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录取原则,根据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做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根据上级下达的招生计划,2022年学院在军事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军事硕士、电子信息硕士、机械硕士、材料与化工硕士、能源动力硕士招生137人(全日制60人、非全日制77人)。

  (一)拥护中国的领导,思想政治素质好,品德优良,遵纪守法,愿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

  (二)身体条件符合《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军后卫〔2016〕305号)。

  1. 军队在职军官:具有本科学历或本科毕业同等学历,须具有3年以上军官岗位任职经历(截至录取当年9月1日);由有军官晋升任用批准权限的单位研究审批,依托信息系统,逐级报军委政治工作部干部局备案;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仅限招收上尉以上军衔的指挥管理军官。

  2. 军队院校非指挥类应届军人本科毕业生:经所在院校教务部门审批;限报考理学、工学、管理学和全日制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专业;报考学科专业与所学本科专业相同或相近。

  1. 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时间为2021年10月5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考生应在上述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按照报考须知和网上公告提交报名信息。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不影响网上报名及初试,但应在参加复试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2. 网上确认(现场确认):网上报名后,所有考生应仔细查阅报考点相关说明,根据报考点要求于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或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

  A类考生:《军队在职军官报考研究生推荐审批表》原件,本人身份证、军官证、本科学历证书复印件;

  B类考生:《应届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推荐审批表》原件和本人身份证、学员证复印件;

  以上报名材料于11月15日前寄送至我院招生办,以邮戳日期为准,逾期视为放弃报名资格。报名材料邮寄请通过顺丰或EMS邮寄,不接收其他快递公司邮件。

  1. 准考证:考生应当在2021年12月18日至12月27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

  3. 思想政治审查和体格检查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一同作为择优录取的依据;

  4. 参加复试时应提交师级以上单位出具的最近一次军事体育考核达标证明和年度体检报告。

  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录取原则,根据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做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录取结果经审批后,于7月发放录取通知书,按通知书明确的时间和要求报到入学。

  (一)非全日制招生:根据教育部规定,取消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全国联考,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和统考招生计划。从2017年起,军队在职军官通过全国统考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采取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形式,毕业颁发“双证”,即学历证和学位证。考试报名时,通过选择相应的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研究方向确定学习形式。

  (二)学习年限、学习方式:根据军队有关政策规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2.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3年,在规定学习年限内采用脱产学习方式;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5年,最长学习年限4年,在规定学习年限内采用在职学习方式。

  (三)学习地点:工学、管理学、军事学学术学位,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地点均在院本部(北京);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第一年基础课程学习在院本部(北京),后续专业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原则上按照“学员跟导师走”的要求,分别在院本部(北京丰台)或蚌埠校区(安徽蚌埠)完成。如有政策调整,以上级最新文件规定为准。

  (四)考试科目:招生简章中初试科目代码1**、2**、3**等均为全国统考科目;其他初试科目(4**、7**、8**等)及所有复试科目均为学院自命题科目。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按要求选定复试科目,并在“备注信息”栏填写,凡不填写复试科目名称的,复试科目将由学院统一指定。

  (五)考生身份填写:考生在“备注信息”栏根据自己身份,填写“军队在职军官”或者“军校生”。

  (六)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有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有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七)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八)学院招生工作办公室不办理参考书邮购业务,不提供近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课试题。

返回上一页
澳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