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715-088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网安产品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校园网络安全应急预案
发布时间:2024-02-11 10:11:18 来源:澳网官网

  预防和控制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确保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结合

  第一条本预案所称突发性事件,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学院校园网网络设施及信息安全等有关的灾害。

  第四条应急处置工作原则: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各司其职、整体作战、发挥优势、保障安全。

  第五条学院成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小组,领导小组成员与分工详见院办发〔2022〕45号 《关于调整皖西卫生职业学院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工作小组的主要职责与任务是统一领导全校信息网络的灾害应急工作,全面负责学院信息网络也许会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协调解决灾害处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等。

  (一)灾害发生前,学院网络与信息安全主管部门及网络信息中心要预先对灾害预警预报体系进行建设,开展灾害调查,编制灾害防治规划,建设专业监测网络,并规划建设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立即处理灾害讯情信息。

  加强灾害险情巡查。网络信息中心要充分的发挥专业监测的作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加强对灾害重点部位的监测和防范,发现有不良险情时,要立即处理并向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二)灾害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处置程序,判定灾害级别,并立即将灾情向工作小组报告,在处置过程中,应及时报告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直至处置工作结束。

  学院网络信息中心要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做好校园网信息系统安全的日常巡查及其日志保存工作,以保障最先发现灾害并及时处置此突发性事件。

  在灾害发生时,首先应区分灾害发生是否为自然灾害与人为破坏两种情况,根据这两种情况把应急处置方法分为两个流程。

  流程一:当发生的灾害为自然灾害时,应根据当时的真实的情况,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首先保障数据的安全,然后是设备安全。具体方法有:硬盘的拔出与保存,设备的断电与拆卸、搬迁等。

  流程二:当人为或病毒破坏的灾害发生时,具体按以下顺序进行:判断破坏的来源与性质,断开影响安全与稳定的信息网络设备,断开与破坏来源的网络物理连接,跟踪并锁定破坏来源的IP或其它网络用户个人信息,修复被破坏的信息,恢复信息系统。按照灾害发生的性质分别采取了以下方案:

  1.病毒传播:针对此现状,要及时断开传播源,判断病毒的性质、采用的端口,然后关闭相应的端口,在网上公布病毒攻击信息以及防御方法。

  2.入侵:对于网络入侵,首先要判断入侵的来源,区分外网与内网。入侵来自外网的,定位入侵的IP地址,及时关闭入侵的端口,限制入侵地IP地址的访问,在无法制止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断开网络连接的方法。入侵来自内网的,查清入侵来源,如IP地址、上网帐号等信息,同时断开对应的交换机端口。然后针对入侵方法建设或更新入侵检测设备。

  3.信息被篡改:这种情况,要求一经发现马上断开相应的信息上网链接,并尽快恢复。

  5.其它没有列出的不确定因素造成的灾害,可根据总的安全原则,结合具体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不能处理的可以请示相关的专业人员。

  灾害发生时,一方面按照应急处置方法进行处置,同时需要判定灾害的级别,首先向学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小组汇报,并及时报告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直至处置工作结束。

  情况报告内容有: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灾害的级别,灾害造成的后果,应急处置的过程、结果,灾害结束的时间,以后如何防范类似灾害发生的建议与方案等。

  灾害发生时,可根据灾害的危害程度适当地发布预警,特别是一些在其它地方已然浮现,或在安全相关网站发布了预警而学院信息网络还没再次出现相应的灾害,除了在技术上进行防范以外,还应当向网络信息用户发布预警,直至灾害警报解除。

  经专家组鉴定,灾害险情或灾情已消除,或者得到一定效果控制后,由学院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宣布险情或灾情应急期结束,并予以公告,同时预案终止。

  灾害应急防治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跟踪式的、深层次的和各阶段相互联系的工作,是有组织的科学与社会行为,而不是随每次灾害的发生而开始和结束的活动。因此,一定要做好应急保障工作。

  重视人员的建设与保障,确保在灾害发生前的人员值班,灾害处置过程和灾后重建中的人员在岗与战斗力。

  重视网络信息技术的建设和升级换代,在灾害发生前确保网络信息系统的强劲与安全,灾害处置过程中和灾后重建中的有关技术支撑。

  学院要根据近三年全国甚至全世界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治工作所需经费情况,购买相应的应急设施。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保证应急抢险救灾队伍技术装备的及时更新,以确保灾害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学院网络信息用户的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强这些用户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开展应急抢险救灾演练,确保发灾后应急救助手段及时到位和有效。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有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

返回上一页
澳网官网